简论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评审工作——“产品研发规划、管理及基本流程”专题培训心得

日期:2021-12-16 15:09

张家口恒泰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贾岩

今年我集团聘请著名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实战专家姜仁为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相关人员做了《产品研发规划、管理及基本流程》主题讲座,通过学习使我体会颇深、受益匪浅,对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结合恒泰集团近几年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实践谈一点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生产出更加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统计,每七个观念中,有一个能获得成功;每四个开发项目中,只有一个成为商业上的成功者。所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各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实施科学管理,搞好产品评审工作,以确保产品竞争活力和生命力,是产品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阶段评审

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阶段评审,是对产品立项、方案设计、产品成型、产品质量等环节的检测和评估过程。

阶段评审贯穿于项目研发全过程,是保证产品竞争力、提高效率的好办法,但要真正让它发挥作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评审方法论: 1.何时进行评审; 2.谁来评审;3.评审什么(不要陷入细节);4.下什么结论(避免会议没有结果或形不成决议、无人下结论或拍板)。 

(一)立项阶段的评审

立项阶段作为整个项目的起始阶段,在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完成需求的获取和分析,初步的产品定义,市场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概要的预算和风险分析等重要任务,出具的结论为《立项建议书》,其主要内容有: 1、研发背景; 2、项目市场目标定位;3、项目研发思路;4、项目研发内容;5、技术方案可行性;6、技术创新点和难点;7、实现目标和成果;8、计划进度;9 、费用预算等。

我公司引进的一个项目,由于立项阶段评审不够缜密严谨,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与政策的符合性,而忽视了市场可行性分析,最终导致失败,教训惨重。

(二)方案设计阶段的评审 

1.设计方案的评审包括(1)项目介绍;(2)主要技术参数;(3)总体结构及主要部件(系统)设计;(4)关键技术及解决办法;(5)标准化综合水平;(6)成本分析;(7)计划进度;(8)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

2. 技术经济评审的任务 (1)产品设计成本(或经营费用)的经济分析;(2)基建投资的经济分析;(3)劳动生产率的分析;(4)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分析等,出具《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三)详细设计阶段的评审

详细设计阶段评审的目的是评价满足阶段设计开发要求的能力及对于内外部资源的适宜性,满足总体设计和开发输入要求的充分性及达到设定目标的有效性;识别和预测问题的部位和不足,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在早期避免产品的各种不合格和缺陷。

(四)小(中)试阶段的评审

评审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如单件产品)或产品批量生产之前完成。可选择下述方式对设计开发结果进行评审:

(1)组织召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用户参加,提交“新产品鉴定报告”;

(2)试制合格的产品,交顾客使用一段时间,提交“客户试用报告”,说明顾客对样品符合标准或合同要求的满意程度及适用性的评价。

产品开发部门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跟踪和改进措施,以确保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

二、评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层次评审

用户的需求一般而言可以分成如下的层次:

目标性需求:定义了整个产品需要达到的目标;

功能性需求:定义了整个产品必须完成的任务;

操作性需求:定义了完成每个任务的具体的人机交互。

目标性需求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所关注的,功能性需求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所关注的,操作性需求是企业的具体操作人员所关注的。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描述形式是有区别的,参与评审的人员也是不同的。如果让具体的操作人员去评审目标性需求,可能会很容易地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如果让高层的管理人员也去评审那些操作性需求,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的情形。

(二)正式评审与非正式评审结合

正式评审是指通过开评审会的形式,组织多个专家(可以是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经理,也可以为产品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产品涉及到的人员集合在一起,并定义好参与评审人员的角色和职责,对产品进行正规的会议评审。而非正式的评审并没有这种严格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法),一般也不需要将人员集合在一起评审,而是通过电子邮件甚至是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对需求进行评审。此二种形式各有利弊,但往往非正式的评审比正式的评审效率更高,更容易发现问题。因此在评审时,应该更灵活地利用这二种方式。

(三)分阶段评审

应该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进行分阶段的评审,分阶段评审可以将原本需要进行的大规模评审拆分成各个小规模的评审,降低了产品返工的风险,提高了评审的质量。比如可以在形成目标性产品需求后进行一次评审,在形成系统的初次概要产品后进行一次评审,当对概要产品细分成几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各个评审,最终再对整体的需求进行评审。这样做法对于评审人员的理解能力以及产品经理组织评审的连惯性要求较高。

(四)评审人员的选择

产品评审可能涉及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潜在用户、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在这些人员中由于大家所处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有些观点是和产品的目标有关系的,有些是关系不大的,不同的观点可能形成互补的关系。为了保证产品评审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精心挑选评审员。首先要保证使不同类型的人员的都要参与进来,否则很可能会漏掉了很重要的需求。其次在不同类型的人员中要选择那些真正和系统相关的,对系统有足够了解的人员参与进来,否则很可能使评审的效率降低或者最终不切实际的修改了系统的范围。

(五)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

对正规的产品评审会需要建立正规的产品评审流程,按照流程中定义的活动进行规范的评审过程。比如在评审流程定义中可能规定评审的进入条件,评审需要提交的资料,每次评审会议的人员职责分配,评审的具体步骤,评审通过的条件等等。通过评审流程执行可能会避免一些人员对产品问题争吵的场面出现,让所有的人员定位好自己的产品评审领域,发挥人员的专业性。

(七)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

在评审后,需要根据评审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以确定哪些问题是必须纠正的,哪些可以不纠正,并给出充分的客观的理由与证据。当确定需要纠正的问题后,要形成书面的需求变更的申请,进入需求变更的管理流程,并确保变更的执行,在变更完成后,要进行复审。切忌评审完毕后,没有对问题进行跟踪,而无法保证评审结果的落实,使前期的评审努力付之东流。

(八)评审必须准备充分

评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评审会议前的准备活动。常出现的问题是,需求文档在评审会议前并没有提前下发给参与评审会议的人员,没有留出更多更充分的时间让参与评审的人员阅读需求文档。更有甚者,没有执行需求评审的进入条件,在评审文档中存在大量的低级的错误或者没有在评审前进行沟通,文档中存在方向性的错误,从而导致评审的效率很低,质量很差。对评审的准备工作,也应当定义一个检查单,在评审之前对照检查单落实每项准备工作。做好准备的评审会让你的产品评审过程事办功倍,做好评审意见收集,把好产品“质量”关。